粵講粵俗
  □顏志圖(粵語講古傳承人)
  繼上星期在市一人民醫院發現疑似古城牆之後,最近又有老友在人民北金信大廈停車場一角發現疑似古城牆遺址。說起古城牆,大多老友很快會想到越秀山上的那段明代城牆,皆因它是目前保留得比較完整的。其實,很多古城牆遺址,就隱藏在廣州人的身邊。
  目前發現的廣州古城的遺址有:位於長塘街、文德路之間的南越國宮城北宮牆;位於教育路東側、中山五路南側的東漢、晉、南朝三朝城牆遺址;舊倉巷的東漢、晉、南朝、唐代城牆遺址;西湖路光明廣場唐代城牆遺址;倉邊路唐代城牆遺址;倉邊路宋代城牆遺址;越秀北宋代城牆遺址;長塘街西側南漢宋代城牆遺址;文德北路東側宋代城牆遺址;廣仁路宋代城牆遺址;西門口明西城門瓮城遺址;越秀山明城牆遺址;大東門附近明清瓮城遺址。如果考證後證實市一人民醫院和人民北停該車場的建築是古城牆的話,那麼廣州的古城牆遺址又多了兩處。
  廣州城牆的修築,歷史上有幾個重要時期,分別是秦漢、五代十國、宋代和明清時期,而其中宋城牆基本上奠定了明清城牆的格局。當然,城牆的一興一廢在古代並非什麼奇事。
  南越國時期廣州城牆東至舊倉巷、北抵越華路、西至吉祥路東側、南到惠福東與西湖路之間,東漢時期,城池範圍擴大,基本不在原南越國時期的位置。到了三國兩晉隋唐時期,城牆基本在之前的位置修築。唐末五代時期,因靠近江邊,常為洪水所淹,南海王劉隱鑿禹山,取土墊高,拓展城垣,名為“新南城”。隨之而來的是南漢建都廣州,對城池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規劃。到了宋代,又來了一輪大興土木,整個宋階段,擴建城池有廿多次,形成子城、東城、西城的“三城”格局。其中,子城即中城,基本延續南漢時期的廣州城牆進行加高修補。而東、西二城是新增修築的。到了明代,明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侯朱亮祖將宋廣州三城合而為一,並向北擴到越秀山,越秀山一段的城牆就是當時全新的了。明嘉靖年間,又在城南修築新城牆,構成“新城”。清代則保留原明城牆,再在新城南部加修新牆,構成東西兩個“雞翼城”。
  再看回市一人民醫院的疑似古城牆,究竟是否城牆的遺物暫未證實,但從前明清城牆在此處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因為在20世紀70年代挖防空洞時,在此處就發現了城牆牆基,挖出紅色條形石塊牆磚。另外,如今這段路上種植的細葉榕,正是民國拆城牆開馬路後栽種的。至於人民北路金信大廈的發現,根據清朝和民國的舊地圖,大廈位於往日長庚里所在,正是從前清代西城門和城外西山廟之間的一段城牆所在的位置。  (原標題:牆在哪裡,城就在哪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d81wdli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